笔趣阁

笔趣阁>打搅南宋 > 第222章 太子东宫班底2(第1页)

第222章 太子东宫班底2(第1页)

“是。”

赵诵出了福宁殿就回了东宫,脑子很乱。

回想起近一段日子大大小小的事情很多,赵诵自己都忙不来。

他都不知道这段日子怎么熬过来的。

等过段日子,可能还要踏上去西南的路。

再者今天的天气有些阴沉,很快就要下雨的样子,赵诵快步小跑回东宫的路上,忽然之间蔡子义急匆匆地跑了过来,气喘吁吁对赵诵道:“殿下,现在佃户的田地里面已经全部都种了殿下交待的种子了,还有殿下交待的温室也造了起来,另外杨先生也在宫外等候......”

赵诵知道这些种子,只要这些佃户全部种下去,那么一定可以大丰收的。

赵诵独开的三亩田地就种了各种各类从基地带来的种子,还有一些则种在了温室里面,因此时临安的气温还很低,所以他不得不种在温室内......

还有杨隆是杨安时的侄子,曾在启聪太书院当教习,而启聪太书院毕业的聋人太书生可以直接提拔为官,还可以参加大宋武士部队或大内密探。

对赵诵来说,杨隆是值得信任的,而杨隆的存在或许可以帮助他建立一支密探。

赵诵正打算和蔡子义出宫去见杨隆,忽然内侍李金统跑了过来,见到赵诵道:“殿下,王先生他们现在已在东宫门口了。”

“是王伯厚王先生么?”

“嗯。”

赵诵想到这王先生应该就是王应麟了,于是对蔡子义道,“杨先生你那边亲自去跑一趟。”

然后从腰上解下自己的玉佩交给蔡子义,递给蔡子义一个眼色。

蔡子义看到赵诵十分郑重的样子,忙将赵诵的玉佩收入袖口中,然后道:“殿下放心。”

蔡子义拿着玉佩就走了,赵诵立即去了东宫。

此刻东宫的门口正站了三人。

其中一人正是王应麟,也就是《三字经》的作者了,赵诵曾在赵竑的登基大典上见过,而且当初赵诵给孩子们的启蒙教材中就有《三字经》这一篇文章。

王应麟也没想到他的《三字经》居然通过江南堂书籍铺子,流传的很是广泛,整个临安城的人都知道了这本书。

其火热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西游记了。

至于其他二人,赵诵并没有见过,但看到三人此时皆是穿着普通式样的官服,赵诵清楚三人的品秩并不高。

而且其中还有另外一人的年纪最大,年纪大概在四十岁左右的样子

王应麟见到赵诵之后,立即拱手,“伯厚见过殿下,今日奉了陛下的旨意前来东宫,这二人才学俱佳,今后就是东宫属官了。”

赵诵点点头,接着在王应麟的介绍下这才知道他身边的两个人,其中一个是胡三省,还有一个则是黄震。

而胡三省、黄震若在后世则相当于教育家的级别,而且都着书立说。

三人的年纪中,黄震的年纪是最大的,足足比赵诵大了二十多岁,其余二人则比赵诵大了十多岁。

而王应麟与胡三省、黄震三个人并称“宋元之际浙东学派三大家”

赵诵知道他们三个人学宗朱熹,涉猎经史百家、天文地理,熟悉掌故制度,长于考证。

胡三省、黄震在刚才来的路上就曾听王应麟说起太子赵诵的人品性格,此时见到赵诵如此谦逊有礼,他们也是刚刚才来东宫报道,皇帝赵竑一纸诏书下去就将他们从各地调来,然后派去太子东宫任职。

不过他们虽是太子属官,但在东宫之中只是虚职,除此之外,他们即将担任临安府学的教授先生。

这次皇帝赵竑广召当年的进士学子当教授先生,实在是出乎他们的意料。

不过皇帝能这么做,实在是天下读书士子的福分。

接着赵诵便请了三人入了东宫,去了他的书房之中。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相邻推荐:我有一本封神榜  阎王和我有约  一品嫡妃  我在异乡混江湖的日子  诸余  上品赘婿  秦语秦苒程隽  末世:我能看见血条,杀怪掉宝  魂龙  怎么就无敌了呀  暗恋休止符  诛怨椟  落雪阁:美人为刃  抗日之铁血兵魂  距离你最近的地方  开局签到就是首富之子  快穿之病娇九欲  最强韭菜  世界司之顾阳记  入骨宠婚:惹火娇妻爱不够  

.
~_~~_~ ~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花娇
吱吱花娇
郁棠前世家破人亡,今生只想帮着大堂兄振兴家业。  裴宴(冷眼睨视)无事献殷勤,非奸即盗!这小姑娘的总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的,难道是觊觎裴家宗妇的位置?  郁...
开天录
血红开天录
生存,很容易。  生活,很艰难。  我族,要的不是卑下的生存,而是昂首高傲的生活。  我族,誓不为奴!...
沧元图
我吃西红柿沧元图
我叫孟川,今年十五岁,是东宁府镜湖道院的当代大师兄。...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