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> 第41章 安内

第41章 安内

作者:裸奔在天堂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笔趣阁 www.52bqg.info,最快更新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!

    一个个闪雷将乌云划破,聚集已久的雨水倾洒在大地上。负手凭窗、凝眉远眺,袁世凯的思绪仿佛已经融化在这场大雨中……

    文增瑞和马格里小心翼翼的来到袁世凯身后,拱手道:“元首,他们正在厅外等候!”

    袁世凯没有回头,只是喃喃说道:“我在考虑你们昨天的问题!”

    文增瑞道:“元首若有决断,可告知下官,好早做准备!”

    袁世凯道:“马格里先生,你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来看,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治制度?”

    马格里道:“元首,各国都开始了民主化进程,我们是不是考虑一下民主制度?”

    袁世凯道:“一个民族强大的根源是这个民族的思想!中国为什么落后?不是因为没有工业,也不是因为政治体制落后,其根源恰恰就在落后的思想与思维方式!有了先进的思维方式,国家才能实行先进的政治体制,才能创建先进的工业体系。对于现在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,民主二字,不亚于地球是圆的一样难以接受!”

    文增瑞道:“元首,我主张采取帝制,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进行加入一些民主元素?比如建立国民议会,这样可以顺应目前民间呼声很高的变法要求。”

    袁世凯反问道:“二位认为,我的思维方式如何?”

    马格里道:“元首的思维方式不仅在中国无人能及,甚至超越这个时代!”

    袁世凯道:“如果我想把这种思想灌输给所有的中国人,那帮所谓‘德高望重’的老夫子能接受吗?”

    马格里道:“那元首地意思是实行帝制?”

    “不错!中国现在要的不是所谓民主,而是强权!即便我们推行民主。也是由一帮不懂民主为何物的人来享受和执行民主。既然如此,在我统治期间实行帝制,然后开民智、强工业,等到时机成熟,再开始民主化进程。”

    文增瑞道:“元首,这样会不会对我们有些负面影响?毕竟目前变法的呼声很高。”

    袁世凯道:“为了顺应这些书生的要求,国民议会是要建的,但是他们只能议政不能参政,而我会做出四项承诺:第一、内阁成员由我委任,但绝不封王封侯。所有的人才全部量才而用;第二、虽然国民议会不能参政,但如果一项措施遭到国民议会全体成员反对,我必须修改;第三、皇室的用度与国家税收分开,我赚多少钱就花多少,国家税收我一分不用!第四,不搞世袭,我的继任者可以由国民议会选举。在目前的中国,相信这样地保证,远远要比那些所谓的民主更能收拢民心!什么时候机制成熟,再取消帝制进行民主改革!”

    在奉行三纲五常的年代里。在满清统治了200后,袁世凯提出的四条承诺在中国已经可以称石破天惊。但是细细琢磨起来,这几条只是袁世凯作为政治家的一件外衣。第一条,自己称帝而不封王侯,这虽然可能会让手下人有些不舒坦,但是其好处也是同样多的:首先,可以避免出现特权阶级,历朝历代贵族造反的例子不少;其次,没有特权阶级就能避免出现过大阶级分化,为国内统治消除一个不稳定因素。第二条国民议会议政不参政,说白了这个国民议会只是一个代表民众提意见的机构。不过这对封建独裁数千年的中国已经算是进步。而这些意见最终能否得到通过,全凭袁世凯一句话,大权依然独揽怀中。至于全体反对的否决权,只要袁世凯安插一个自己人进议会。那就永远不可能行使。第三条皇室不用国家税收,这对袁世凯也没有什么太大地意义,因为只要袁世凯不穷奢极欲到慈禧那个程度。他的家产已经几辈子花不完,而且两江大部分工厂、企业都有他地股份,到时候说不定国家还要他掏钱出来建设。第四点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因为袁世凯可以通过它得到很高的政治声望。如果起事成功,那么袁世凯肯定是大权独揽,至于当总统也罢、做皇帝也好根本没有本质区别,然而这两个头衔的选择顺序,却有很大的文章。首先,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中,真正自愿放弃皇位的皇帝恐怕不曾有过。舜禅让的不过是一个部落头领位置,但却让他们成为明君的代名词。若袁世凯真按照他的承诺去做,那么他无异于将帝位自愿归还天下人,这足以媲美尧舜之举!其次,如果先民主后称帝,那么你就是让中国历史倒退的罪人,而相反地,如果先称帝而后放弃帝位实行民主,那你就是促进中国进步的伟人和圣人——虽然都是同样做两件事,但是顺序不一样却完全是不同的效果。能够登上顶峰的政治家都有一个共同地能力,就是可以在民众心目中树立一个伟人的形象,然后让天下人对他顶礼膜拜!袁世凯现在就在为登顶做着准备!

    文增瑞跟随袁世凯30年,从主子的话里,他已经琢磨出躬身问道:“元首,是否要起草一个立国章程?”

    袁世凯点头道:“恩,这件事就由文先生去办吧!我想到什么再进行补充!另外,蒂娜已经起草了一份宪法草案,你们先看看!”

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马格里道:“元首,是不是请几位进来?”

    “请他们进来吧!”

    不一会,公安部部长何刚德、江苏直属宪兵队队长赵秉钧、商务部部长郑观应、江南工商银行行长胡萼卿、陆

    令武猛等人纷纷进门行礼(几人在袁氏幕府一章有简们每人都一脸疲惫,袁世凯笑道:“看几位地样子,这段时间工作不轻松啊!坐吧!”

    “谢元首!”

    落座后,袁世凯问道:“郑部长,胡部长。你二位可是我们两江的钱粮保障,现在各地的经济秩序如何?”

    郑观应道:“由于两江的宪兵队和警察上街执勤,因此市面上地经营秩序还是比较好的,大部分商人也都表示愿意留下,不过也有不少百姓和商人担心战乱而出逃!只是外来的货物减少了七成,这让两江的物价上涨不少,特别是有的百姓担心粮食会出现短缺,所以粮价上涨了三倍!”

    胡萼卿补充道:“从本月7日开始,江南工商银行发生挤兑,虽然人数不多。但现在我们的存银已经见底!而且南京证券交易所有人大量抛售股票,至今天收盘为止,一百多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蒸发一半以上。不少外资企业纷纷准备转手出售……”

    两江本土商人的投资大部分集中在江南工商总会,而袁世凯手里操着枪杆子,哪个商人敢说我要撤股?撤股无望,只能留下观望。现在两江商人们的利益可谓已经与袁世凯绑在一起,如果袁世凯倒台,他们只能接受破产的结局。而外资就不同,由于江南工商总会不接纳外国人的投资,因此外商都是独立投资。虽然中国政府不敢对他们怎么样。但他们来这里投资,都是看中了袁世凯开创地良好的投资环境。还有两江完善的工业体系。若是两江沦为战区,那么整个工业体系都会受到连累,到时候这些工厂不是货源断了,就可能是没了客户,这样的生意自然无法再做下去。

    听完胡萼卿的话,袁世凯问道:“罗氏银行没有发来接管工商银行的信函吗?”

    —

    胡萼卿摇头道:“没有,我甚至去过电话催促,但对方答复现在还不是时候。另外,抛售股票的大部分是洋人和洋人商行。”

    马格里补充道:“据美国发回的消息,自从我们宣布自立后。凯丽集团的股票也暴42%,另外几个股东纷纷要求撤资,这恐怕是梅尔森在后面捣鬼……”

    按照袁世凯和梅尔森达成的协议,战前罗氏银行会来接管工商银行。使之成为中国未来地国家银行。不过此时梅尔森还未动手,说明他已经不准备在掏钱,而是准备随时动用自己的力量扑上来咬袁世凯一口!

    袁世凯冷笑道:“现在看来。罗氏是下定决心要整死中国了……文先生,我们地粮食和资金还有多少?”

    文增瑞道:“今年四月的漕粮全部被我们截住,所以粮食不存在问题。内务部存银还有两万万两,大部分是上次从英国转账过来的,还有就是我们这些年积攒下来的!”

    袁世凯道:“只要粮食有保障就没问题……马格里先生,如果要把我们在凯丽集团的股份增加到51%还需要多少钱?”

    马格里道:“我们还需要18%的股份才能拥有51%的绝对控股权,按照现在的市值,还要1亿美金左右,折合5500万两白银……”

    袁世凯道:“文先生,把内务部存银全部拿出来,除了购买凯丽集团的股票外,剩下的钱全部用来购买两江急于出手地外资工厂,能买就买,不过要把价钱压到最低!”

    胡萼卿道:“元首,那银行方面如何解决?”

    袁世凯对武猛道:“武猛,把最新战报通报一下!”

    “是!”武猛起立道:“第一军三个小时前同时攻克泰安、即墨、青州,现在先锋已经进抵济南!”

    袁世凯道:“相信得到这个消息,银行的挤兑会有所减少,而现在我们只要能将这些外资工厂买下来,就能将整个工业体系控制在手中!”

    文增瑞道:“元首,还有一个很要紧的事情,现在朝廷派了一批钦差南下。他们正在跟两江一些官员秘密接触,估计是在试图拉拢我们的人……”

    袁世凯皱眉道:“部队地情况怎么样?”

    武猛道:“有一个营长和两个连长想要叛逃,都已经被击毙,除此之外没有什么问题!”

    “那就好……何部长,赵队长,现在各地治安情况怎么样?”

    何刚德道:“由于两江的警察和宪兵大量补充到军队,因此治安比以前差了一些。江苏境内暂时还能勉强维持原状,但安徽和江西两省情况比较糟,这几天出了三十余起杀人越货的重案。”

    赵秉钧道:“元首,现在我们宪兵队已经在帮助公安部维持治安,无奈人手不足,应付起来比较吃力。”

    袁世凯道:“这样,从南京地直属宪兵队调一部分人到赣、两省维持治安,我让亲卫队上街执勤!”

    何刚德道:“元首,这万万使不得,现在是非常时期,您身边的防卫最重要!”

    赵秉钧也劝道:“元首,若您出现一点差错,我们可……”

    袁世凯道:“各位要牢记一点:要想得天下,首先要得天下人的心,要想得天下人的心,我们的心中必须先有天下人!所以越是非常时期,我们就越不能让百姓失望!执行命令!”

    袁世凯此言一出,众人都有些动容。何刚德道:“元首此时依然以百姓为先,我等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!”